正当治理整顿工作进一步推进时,1988年末至 1989年初,在若干大城市特别是在北京,极少数人利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失误和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焦虑,以及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进行煽动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 1989年 4月 15日,胡耀邦逝世。党中央充分肯定胡耀邦在 6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中央举行悼念活动期间,极少数人借机散布谣言,蛊惑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发生聚众冲击中南海新华门的严重事件。其他一些城市也发生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犯罪活动。4月 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研究事态发展,认为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动乱已经摆在面前。4月 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这场斗争的性质。但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仍煽动群众占据天安门广场,继续进行各种非法活动,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 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于 6月 4日采取果断措施,一举平息了北京地区的反革命暴乱。北京和其他大中城市很快恢复正常秩序。这场斗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和人民根本利益。 这场政治风波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从国际环境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度过危机,在新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决策的严重失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陷入相当严重的困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到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产生了 “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的错误认识。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 “和平演变 ”,支持和扶植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政治风波首先是由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社会思潮煽动起来的。从国内环境来看,在一段时间里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未能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针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但没有受到遏制,反而愈益发展以致泛滥。 这场政治风波,促使党更加冷静地思考过去、现实和未来。(该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小编未作任何改动) |